創意設計的歷程
基本上,創意設計與制作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性問題解決的過程(表1).設計者必須從問題的界定,資料搜集與分析,產生構想,評估構想,實現構想,評鑒結果當中,在某些步驟中投入創意,就可以獲得一定會有創造性結果.當然,在整個設計程序的步驟當中,都包含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的交互作用.
表1 創意與設計之流程
創作過程
問題解決過程
設計過程
準備階段
問題分析
認清問題
搜集資料
運用知識
采納經驗
問題確定,定義
設計問題分析
需求分析
社會因素
環境因素
市場分析
機能分析
構造分析
材料與制程分析
專利,法規,標準
新產品之要求
孵化階段
問題解決方案
構想產生
各種解決方案
設計方案
創意發想方法
設計原理
草圖
輔助模型
誕生階段
解決方案評估
解決方案,選擇,評估階段
設計方案之評估
最佳設計方案之選定
檢討是否符合新產品之要求
定案階段
解決方案實現
設計方案之實現
機構
經織構成
細部造形
圖面
產品說明文件
資料來源:黃德丹(1995),工業設計師創意發想方法應用之實證分析與探討.
從腦神經醫學的角度,了解腦波在創意歷程中的運作,也可以對創意設計有進一步的了解.一般設計師最常見的創造程序是:與趣,準備,醞釀,領悟,檢驗,應用.一些創造力研究人員進行的腦波研究,皆顯示不同的腦波態和創造程序不同階段,有密切的對應關系,如圖4所示(王怡勝,1999).
圖4 創造歷程與四象限模型的關聯
1.興趣:是一種警醒的整體狀態,專注在思考問題上,是貝他腦波態的作用.
2.準備:是將創造程序應用到明確的問題上,是較高頻的貝他波在作用:更為專注,更有決心,比較實際.
3.醞釀:是準備之后的階段,是頻率較低的阿爾發波;高振幅的腦波在沉思時能得出最好的成果.
4.領悟:通常形容成創造程序里的「阿哈!」階段,腦波是西塔波.這時腦子里會蹦出一些點子,其中可能包含可行的解決方法.
5.檢驗:這階段的腦波又回到了貝他的范圍,這有時是在凌晨兩點鐘,有時是在洗澡的時候,或是在上班,上課的途中.在這階段是將可能作法和原先問題二者間的關系,作一番審慎的評估.
6.應用:是創造過程的最后階段,是貝他波長的活動,可提高警覺.
肆,創意設計方法
一,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
(一)問題解決的理念
問題解決是一種過程,是一種針對問題尋求合理且最佳解決方案的過程(Hatch,1988),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運用與結合先備知識,技能及外界資訊,發展多種解決方法,且找出最佳解決問題途徑.
(二)問題解決的步驟
問題解決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能力,運用適當的問題解決流程可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其流程包含五步驟:
1.確認問題
即對問題的相關因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以確立或設定問題解決的方向.同時要了解問題的關鍵點在何處,以便於做后緖之規劃設計解法方法.
2.搜集資料
(1)觀察:觀察相似問題 的解決方法,及參考類似的問題來搜集資料,或從書本中及討論中取得資料.
(2)探究事實: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方向,以便提出構想.
3.提出構想
(1)運用腦力激蕩法激發許多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越多越好)
(2)盡可能列出許多主意(擴散思考階段)
4.執行制作
(1)在數種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中選擇最可行者
(2)就解決方法發展評鑒準則
(3)客觀地應用準則於每一個可能選擇的解決方法
(4)根據已發展的準則評估可能選擇的解決方法
(5)發展行動計畫
5.測試評估
將已制作完成的作品來進行測試,以決定是否得到最佳的解決方式,或是考慮是否更新機構以解決問題.
二,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一)PBL的理念
PBL是由教師設計安排一個問題或任務,再交由學生去解決問題或達成任務,而在解決問題(或達成任務)的過程著重在經由與他人合作時而發展出自己建構的知識和技能(計惠卿,張杏妃,2001).PBL不同於傳統的教學以學習科目為主再進行解決問題,特別強調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計惠卿和張杏妃指出問題導向的要素包含六點:
1.以學習者為中心并強調內在動機;
2.鼓勵學生合作學習;
3.讓學生持續增加或修改他們的作品;
4.教學設計在於學生能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工作而非只是學習關於事物的知識;
5.要求學生有成品展示或表演;
6.是一種屬於高層次的知能挑戰.
故PBL首要關鍵是發展真實情境的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及創造.在PBL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扮演提供者,輔助者或協助者的角色,藉提出相關問題與設計相關活動鼓勵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
(二)PBL的特色
王千幸(1999)提出PBL包含五點特色,其內容分述如下:
1.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
PBL強調所有學習源自於問題,且問題亦是整個PBL的主軸所在,其單元內容是一整合性的問題,并不一定是跨學科,以符合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
2.真實世界的非結構化問題
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被賦予一個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真實世界問題,亦是非結構化的問題.透過問題解決過程培養自我主動學習能力,真實世界的非結構化問題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更有效的保留,并容易將其遷移到日常生活中.
3.學習內容以問題為主軸
PBL不同於傳統教學,和傳統以較結構性知識體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比較,PBL它能使學生對於學習的主軸—「問題」,適時的進行有意義的,相關的,連貫性的學習.在PBL教學結束后,亦不同於一般教學有著完備,正確的解答,也就是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4.著重小組合作學習與主動學習
PBL透過分組活動的進行,藉由同儕間的分工合作來達成解決問題的目的,過程中同儕間能彼此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亦可由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有表達及聆聽他人想法的機會.透過PBL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收知識而是主動的解決面臨的問題.
5.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角
PBL即是教師輔助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一個成功的問題解決者,其所具備的特質包含:態度因素(如興趣,動機及自信等);認知因素(領域知識,思考策略及后設認知等);解決問題策略的精熟度(經驗)與遷移的能力.
PBL所重視的成效不在學生是否真正解決問題,而著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經驗,透過PBL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及獨立思考等高層次能力.
(三)問題導向學習的實施
在實施PBL學習前,需完成的工作包括有組織架構,師資培訓,課程設計,教案編寫,準備學習資源,課程評量,教師教學評量,學生學習評量,設置教學環境等.而當實際用在教學時可分為三種類型,教師可依實際情況再做調整.
1.主軸式:全部或部分學生,所有之教學活動均和教案內容相關.
2.輔助式:外加老師主導和教案內容相關之活動.
3.外加式:傳統大堂授課之外加小組活動.